2006年,民革黑龙江省委共开展重点调研课题六项,内容涉及工业、农业、科技、环境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受到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好评,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阿什河生态环境的调研
这是2006�3月,民革省委在接到基层支部反映的有关�
什河周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之后开展的调研�
阿什河,发源于黑龙江省尚志市,流经哈尔滨市香坊区和道外区,全�30多公里,是松花江的一级支流,也是哈尔滨市区内流程最长的清水源河流,对于提高城市生态效应,防风固沙,保护植物多样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久以来,一直被称为哈尔滨东部地区的绿色长廊。然而近几年,阿什河下游沿岸两�3公里范围内严重沙漠化,昔日肥沃的土地、茂密的植被荡然无存,一堆堆沙丘、一道道沟壑触目惊心,严重影响到了周边百姓甚至市区内人们的生产生活。为此,民革黑龙江省委在接到基层支部反映的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实地,踏查情况,在对阿什河周边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非法采砂。据统计,阿什河沿岸共�123家砂场,总占地面�300万平方米左右,沙坑总面�90万平方米,平均深度约�8米,现场存沙总量�80万立方米。这些砂场均无采砂许可证,多是以挖鱼池、从事养殖业为名,非法采砂。针对这一情况,调研组撰写了《应立即除掉哈尔滨市东面的“沙龙”》的调研报告,并提出了具体建议:立即组织省、市联合调查组,对阿什河哈尔滨段两岸破坏及沙化情况进行彻底调查;彻底取缔无证开采的砂场,处罚撕开乱开者,以“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添平沙坑,恢复植被;对明知不管的无作为政府官员进行批评教育,对违法者应绳之以法;恢复阿什河沿岸的湿地功能,用《黑龙江湿地保护条例》中的法规来保护阿什河沿岸不再受到破坏,使之成为保护哈尔滨的天然屏障�
调研组的建议直接送与中共省委和政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共省委书记钱运录、省长张左己、副省长栗战书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彻底清理整治阿什河流域非法采砂行为,尽快恢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市长石忠信也作了批示,哈尔滨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王世华副市长为组长、高迎祥秘书长为副组长的整治阿什河沿岸非法采砂工作领导小组,阿什河流经的道外区和香坊区也积极配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清理整治阿什河流域非法采砂,改善生态环境工作方案》,并从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水务局、环保局、规划局、建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抽调240人组�4个清理取缔工作组联合执法,坚决整治非法采砂行为�7�24日,整治阿什河沿岸非法采砂工作领导小组来到民革省委座谈,对整治非法采砂行动、治理阿什河沙化以及恢复阿什河流域生态环境等问题征求了民革黑龙江省委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意见�
截至到目前为止,阿什河流域非法砂场已全部拆完,阿什河流域综合整治远景规划也已出炉。民革黑龙江省委将对此事一直予以关注,为阿什河景观建设继续建言献策�
二、沼气建设的调研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广大农民对使用优质清洁能源,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求的不断增强,沼气作为农村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被广泛推广。我省的沼气建设在近些年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民革黑龙江省委组织专家学者从今年5月起,共赴哈尔滨、望奎、牡丹江等多地农村了解沼气建设及使用情况�
在调研中发现,我省的沼气建设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农民对沼气建设的认识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大;原料不足,产量不稳定;剩余沼气排放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卫生效果堪忧;以户为单位建沼气池的做法制约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发展和环境改善;资金投入少,项目匹配和自筹能力弱;缺乏优惠扶持政策;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针对这些问题,民革省委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展龙江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的调研报告,并在报告中提出了以下六点建议:一、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二、统筹规划,扎实推及沼气建设及推广;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四、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农村沼气建设;五、加强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六、实行沼气与养殖同步集约化、产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这份报告后来作为政协常委会发言在会上予以宣读,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
同时,针对我省的实际情况,调研组还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沼气集约化发展的新思路。调研组认为,对于那些畜牧业发展好的农村,沼气建设应该采取“联户建池,集中供气”的新模式,以街道为单位或以村为单位建设大型沼气池,或是将沼气建设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沼气能源紧缺或浪费的问题,才符合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建筑节能的调研
建筑节能的调研是今年民革省委的一项重点调研课题,从今�3月起,民革省委便积极准备,制定了《关于黑龙江省建筑节能的调研方案》,成立了集专家、学者和建筑企业负责人为主的调研小组,并�3�14日到省建设厅走访,收集建筑节能的材料,了解“有关建筑节能”的信息,并专门派人到北京有关部门调研�
四、农业产业化的调�
农业产业化是民革省委连续两年进行的调研课题,是针对我省这个号称资源大省、农业大省但却不是经济大省的现状开展的调研课题�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同时也是生产原料、原木等原字号产品的大省,但粮食大省、原字号大省并非经济大省,农业、农民问题依旧是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农民依旧用出售原始农产品的微薄收入来养家糊口。针对于此,民革省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使原粮不出省的精品工程战略,并提出了如下建议:乘《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东风,率先促成几种农产品深加工业的示范样板工程;在体制上创新,把农产品加工业这个跨一、二、三产业,跨行业,跨部门,纵想分割,横向封锁,多头制导,分散管理的体制进行改革,形成拳头,形成农工联合体,大旗舰、大航母参与国际竞争;向沿海先进省市学习、考查,扬长补短,走出农产品加工业的康庄大道�
五、科技自主创新的调�
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被提高到了国民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对此,民革黑龙江省委高度重视,在对我省科技情况进行调研后,深入研究并撰写了《发展龙江科技,重在集成创新》的调研报告�
大力提倡集成创新,是民革省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通过调研发现,我省科技综合实力虽然较强,名列全国第十二位,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如科研资金紧缺;常规技术研究多,高新技术研究少;技术引进多,出口少;单一研发活动多,与其他相关技术和人员衔接少;已完成的技术成果多,被应用的技术成果少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由于科学研究领域日益凸显的复杂性、交叉性和高难度性,我省的科技创新体系也暴露出了课题重复现象多、整合能力弱等弊端。针对于此,民革省委提出建议如下:在政策上,对科技集成创新活动进行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出台有利于科技集成创新的政策法规或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集成创新范围;在资金上,加强科技集成创新的资金保障体系建设;在资源上,集中人才、技术等各项资源,夯实科技集成创新的基础;在课题的制定和实施上,发挥好政府的导向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转变“重研究、轻开发;重成果、轻转化”的观念,从科研的立项、申报抓起,使其面向和立足于市场,达到科研成果评价、管理与集成应用、市场经营的内在有机结合;在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上,不断提升科技集成创新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在科技集成创新的组织形式上,采取打造农业科技园区和工业科技园区的做法,使产、学、研真正地结合起来�
六、煤化工业的调研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有双鸭山、鹤岗、七台河、鸡西四大煤田,储量丰富,但是在勘探技术,管理机制,安全防护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民革省委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实地进行调研,摸清了我省煤化工业的现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在调研中发现,我省煤炭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煤炭储量勘探滞后,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机制不协调;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低;技术装备水平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多;建设项目用地审批难;投资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带来的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省煤化工业的发展。为此,在经过深入的调研后,民革省委提出了实现煤炭高附加值,走新型煤化工之路的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尽快出台资源有偿使用实施方案,遏制资源浪费;制定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政策,努力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理顺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建立煤炭转化发展基金;制定降低煤炭资源转化项目生产成本的相应政策;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和资金扶持;统筹规划建设用地�
民革省委调研�
�00六年十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