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省民革网站
宣传祖统首页 > 职责任务 > 宣传祖统

�69期参政议政信�

时间�2007-11-22   来源�

参政议政信息

 

第一期(总第69期)

2007�1�

 

刊首语:

  《黑龙江民革信息》自2000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六载春秋,信息本着“透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依据”的宗旨,对龙江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共出�69期,发表200余篇文章,共计约35万字,为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07年,民革成员将一如既往地,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为龙江的和谐、稳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 录:

  1、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投资力度,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质量的提�

   2、黑龙江省乳品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投资力度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质量的提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差,首先是基础设施差,特别是在道路、交通、通讯、燃料、水电、环境等基础设施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中西部农村,差别更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当务之急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调动各方面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也会扩大内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在上述农村的基础设施中,电力供求应属首位。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对新农村建设迫在眉睫�

  �1998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累计完成投资�3800亿元,超过建�50年农村电网投资的总和。基本改变了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简陋落后的面貌,被广大农民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随着农村电气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截止2005年底,我国县供电企业售电量达7383亿千瓦时;县及县以下人均年用电量,从建国初期的不�0.1千瓦时发展到2005年的1050千瓦时;1998年至2005年,县及县以下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13.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也�1998年的41%增长�2005年的51%。国家电网供电区域实现了县县通电,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99.9%�99.8%�99.4%。目前,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全部实现了同网同价;北京、江苏、青海、宁夏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实现了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农村到户电价平均水平由1998年前�0.756�/千瓦时,降低�2005年的0.519�/千瓦时,降幅31%。国家电网供电区域内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90亿元�

  但,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问题:一、目前国家电网供电区域内还有无电户约140万户,约600万人没有用上电。这些农村居民分布在我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些无电户基本分布在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的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解决这些地区的通电问题,面临资金短缺,实施难度大等困难。二、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1998年至2005年实施的农村电网改造,仅完成了需要改造面�80%左右,解决的主要是设备老化、供电质量低和供电能力不足等历史欠账问题,农村电网薄弱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完成改造的农网,又出现了新的用电瓶颈。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这个问题会更加突出。三、农村电网可持续发展机制尚不健全,缺乏应有的政策支持及稳定的投融资渠道�

   据调研得知:一、国家电网把“户户用电”工程作为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其目标是:�2010年,凡是通过国家电网最大限度延伸能够解决供电问题的地区基本实现户户通电,在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约140万无电户中,�120万户实现通电。并设想了三种方式:(一)优先采取电网延伸解决;(二)对不适宜通过电网延伸解决的地区,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小水电等方式解决;(三)对特别偏僻、不适宜居住的无电地区,根据地方政府异地搬迁扶贫规划,做好移民后的通电工作。二、国家电网把加快农村电网(特别是西部)规划和建设作为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的关键�2006年计划安排县城电网和西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投资125亿元,着力解决农村电网“卡脖子”问题,扩大电网受益范围。显然,相对�1998以来农村电网改造国家投�3800亿元�125亿元太少�

   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大力发展农电事业,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惠及家家户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目前,农村电网投资政策及体系亟待完善:建议把“户户通电”工程及完善农村电网建设工程作为政府工程,纳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共同推进。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加大资金投入。同时,要提倡多形式、多渠道融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比照抓工业基地、抓经济特区的力度和速度抓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基础设施上去了,才从真正意义上落实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贯彻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改善了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

省直医卫二支�

庞可�

 

黑龙江省乳品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黑龙江省乳业市场正发生深刻变化,这种深刻变化的特征是(一)地方乳品支柱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合作牧场、合同牧场、奶牛小区式的奶源基地经营格局逐渐被打破了,据对全省六家大型乳品企业调查显示,分散收取鲜奶方式正逐渐取代从自己企业奶源基地固定收取鲜奶方式成为乳品企业组织奶源的主要方式;(二)以价格为收取鲜奶主要标准有取代以检测手段为收取鲜奶主要标准发展趋势,企业通过检测手段拒收的鲜奶有可能为其他乳品企业收取,奶户根据哪个企业收取鲜奶的价格高低决定将鲜奶送交哪个企业,奶户违背与乳品企业签订的收养合同的事例经常发生;(三)由于季节原因,冬季奶源不足,夏季奶源过剩,有的乳品企业通过高价收取鲜奶,生产任务完成后,拒收鲜奶,迫使奶户不得不返回来再寻找合同、合作乳品企业接收他们的鲜奶,这些奶户的合作(合同)企业,在奶源不足时收不到他们的鲜奶,奶源过剩时还要接收他们的鲜奶,自然产生不满情绪,双方矛盾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上访告状之事经常发生�

   这些现象虽然在全国乳品行业带有普遍意义,但我们不能认为是市场竞争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熟视无睹。从维护乳品行业科学有序发展的角度,从维护乳品安全角度,行业主管部门应该研究重视这一现象�

  通过对乳品企业的调查,我们认为,黑龙江这些现象是个体小乳品企业低门槛上市和外埠企业轻装进入黑龙江省冲击的结果�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全国乳品市场正发生从以奶粉为重心向以液体奶为重心转化,黑龙江省乳品企业正处于体制转换、盘活国有资产时期,外埠企业的大量涌入,帮助全省完成了产品结构调整,国有资产从乳品行业退出,为企业竞争增添了活力。乳品企业的竞争首先以奶源为基础。第一轮的收购、兼并、合资整合乳业资源活动,最后都以各自企业拥有稳定的奶业资源结束。这时形成的奶源基地布局是合理的、相对科学的�

  黑龙江省是奶资源十分丰富的大省,全国乳品知名企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不能不盯着黑龙江省奶资源市场。全国知名品牌光明、伊利、雀巢率先落户我省。伴随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深入,另一知名品牌蒙牛也落户到尚志市,并且获得了比其他几家乳品企业更多的竞争发展优势:免费使用土地、当地政府提供厂房、帮助组织奶源�

  这种通过优惠政策实现招商的做法看似正确实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引起乳品市场无序竞争,应该引起各级政府注意�

  市场经济原则是公平竞争,政府的帮助使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主体处于不平等状态,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同时也违背政府职责。政府要当裁判员,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不要当运动员,帮助外来企业,打乱了由市场行为形成的相对科学的奶源布局�

  一般讲,在奶源半径500公里以内不准建乳品厂或只准建一家乳品厂。盲目建厂,争夺奶源,使奶源布局缺少科学化。以蒙牛乳业(尚志)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每天实际生产能力在600吨以上,而在尚志市周围通过当地政府帮助组织的奶源每天才�400吨左右,那么更多的需求量恐怕要到其他乳品企业辐射的半径范围来完成。到别家的奶源领地讨奶源,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抬高鲜牛奶的收购价格,凭借低成本(没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奶源基地)进入该区域的优势,破坏竞争对手的奶源基地,打垮竞争对手。我们来看,在这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当地政府的帮助,外来乳品企业的进入,实际是充当了瓦解地方乳品企业实力的角色和作用。对鲜奶抢嘴式的收购,检测作用必然弱化,如果政府监管角色不及时到位的话,乳品安全隐患是随时都会发生的�

   通过调查,该省从事乳品生产的企业门槛过低造成小乳品企业过多也是造成乳品行业无序竞争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富裕县,光明松鹤乳品有限公司周围,就有四、五家小乳品企业。他们不仅不能通过竞争促进乳品产品质量提高、价格降低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相反却起到扰乱市场,给乳品带来安全隐患的后果。比如,收奶户检测不合格的奶,包装物材质不合格。这种无序竞争会给全省乳品行业带来哪些危害呢�

  首先是重复建设给国家经济造成损失。有的乳品企业奶源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势必有的企业处于停产、下马状态,如果这些企业有国家贷款,损失最终还是转嫁到国家上。我省奶源基本上在农垦领域,为建设奶源基地,农垦系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这个格局被打破,其间接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

    其次,更主要的是给我省乳品行业带来安全隐患。表现在�

奶源(饲料、牧场、收奶)环节失控。乳品的安全重在源头,散收方式给质量监控带来难度,给不合格奶有可乘之机,乳品企业食品链条难以延伸到饲料环节,饲料、饲养符合安全标准难以保证�

对鲜奶掺假处理上,由于行业内鲜奶质量控制的法律执行力度较差,缺少有效的协调、监管措施,对鲜奶掺假形成被动检测局靀�

对原辅料及产品的安全指标检测上,多数企业不具备对原辅料及产品的检测能力,对安全指标、卫生指标也就不能做到有力的监控,多数形式检验报告为委托检验,而非监督检验,所以对产品质量安全也就做不到有效控制�

   在标准执行上,标准滞后,生鲜牛乳的收购标准规定要求跟不上行业目前的发展要求,部分标准没有得到相应的更新�

   在收奶检测环节,完全靠企业自检,缺失第三方的政府监管部门介入。由于企业与奶户是利益相关的双方,企业检测的客户性、中立性受到奶户的怀疑,而为了争夺奶源,企业检测的坚决性也有可能发生动摇�

  黑龙江省乳品安全问题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尤其省政府高度重视�

  首先,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地方乳品支柱企业不能做大做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遭到破坏,黑龙江省乳业优势会不断弱化。用外来乳品企业给地方经济增加税收,但是以损坏地方原有企业利益为前提,得不偿失,这种市场竞争的博弈是失算的,不是胜算�

  其次,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各级党委、政府清理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观念、法律法规、政策,建立专家参与决策制度�

   第三,进一步作好《黑龙江奶业条例》贯彻落实工作,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省人大要组织检查各级部门对条例的落实情况�

  第四,乳品企业审批,借鉴文化行业特种审批办法,要有行业部门批准同意后才能在工商登记注册或者从注册资金、奶源规模、市场布局、检测手段、技术设备等方面提高乳品企业门槛,关、停一批不合格乳品生产企业或促进转向销售�

  第五,发挥省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为扶持地方企业,使之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定竞争能力,可以采取世界通用的做法,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制定一定的市场保护期�

  第六,双城是黑龙江发展乳品业做得非常好的地区。从建立乳品厂就对奶源进行保护,外来乳品企业打不进来,雀巢企业食品安全链得以顺利延伸到奶户,食品安全得到保证,企业逐渐做大做强,乳品成为双城的一大经济品牌。应该在全省范围推广双城发展乳品方法经验�

  第七,完善各项政策,加强问题应对措施研究�

省直综合四支�

高国�

 

电话�0451�85992075   传真�0451�85992076

邮编:150036            邮箱:m[email protected]         

地址:哈尔滨市中山路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