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性意见,其中强调了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里所指的“新型农民”,不仅仅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而且是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兼备,全面发展的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造就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是扎实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进一步搞好农村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是顺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
一、我省农村人才开发和新型农民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技能培训面较小。我省农村劳动力接受正规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较低,农民农业知识贫乏,缺乏创业的勇气与信心,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更直接影响了农民生活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2、农村人才数量少,结构不尽合理。许多有知识的农民都到城市去创业,没有知识的多数守家靠种地吃饭,他们学历低,懂技术的人少,缺乏创业与创新精神。农民的就业适应性比较低�
3、基础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缺少支撑,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
二、建议:
1、实施证书工程。要对我省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培训,调动全省有培训力量的机构,对农民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使农民持证上岗,提高我省农民的知名度,从而增加农民的就业率和收入�
2、实施品牌工程。打造“龙哥龙妹”等知名劳务品牌,在塑造品牌劳务中增强我省劳务的市场竞争优势,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实施“劳务品牌工程”,要面向就业容量大的专业,面向县域经济载体的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用工需求,面向农村二、三产业和特色产业,面向跨区域企业的用工订单,及时调整培训方向,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3、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要通过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盘活存量,构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体制。要逐步提高农村职业中学的比重,创造条件在更多的普通中学开设职业教育课程。要在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市、区)办�1-2所职业学校,乡镇要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要大力发展民营职业学校。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农民工职业教育,投资兴办各具特色和优势的职业学校,重点开发和培训中高级的农民工技能型人才。要支持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扩大农村招生规模,鼓励农村初、高中学生接受正规化职业技术教育�
4、要积极探索政府投入与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民工培训的新机制。要积极发挥金融机构支持培训农民工的作用,探索建立对参训农民的小额信贷支持制度,特别是加大面向农村弱势群体的倾斜扶持,在就业与培训方面要给与一定的资金扶助。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政策。鼓励农民工主动参加培训,鼓励用人单位主动组织农民工参加培训,鼓励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农民工培训。要不断健全完善农民工培训补助方法,通过推广“培训券”等直接补贴形式,让特别困难的农民群众获得培训机会�
5、倾力打造农村企业家、技术农民队伍。农村企业家、技术农民队伍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产业化的带头人,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人才。要在龙头企业、乡镇企业,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增强现代经营理念,造就一支农村现代企业家队伍,形成一批农村职业经理人才。还要注意从乡土人才中发掘和选拔更多的组织者(带头人),鼓励他们创办各类企业,从而把更多的农民纳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之中。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农民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的力度,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使我省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民企业家和农业技术能手� �
(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