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省对休闲农业的发展高度重视,采取了有效措施扶持、推动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2016�6月末,我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发展�4430家,带动6.5万户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受益,全省“一品村”发展到1800个。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休闲农业存在片面认识、缺少资金支持、急功近利、缺乏宣传促销力度等,影响和制约了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
为加快发展我省休闲农业,现提出建议如下:
(一)规范管理,市场化运作。一是科学规划。从全局出发,着眼于乡村旅游景点的综合优化,尽量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发展,坚持与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乡镇城镇化规划等结合起来,合理选点,科学布局,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二是特色引导。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依托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并根据消费需求,创新发展。三是市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招商引资,吸引多元投入开发,采用多种所有制方式,创新市场经营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二)政府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各级政府要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对一些经营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运作规范的农业休闲观光项目要采取以奖代补形式予以支持。二是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点,经有关部门审核后,要享受农业龙头企业有关扶持政策。三是税收优惠。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的本质还是农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一种形式,仍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观光农业发展之初,在税费收取方面其标准要尽量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扶持观光农业的发展。四是土地管理。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有偿转让。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休闲农业项目,应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五是价格收费。对休闲农业项目的水电供应,应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执行。对休闲农业项目的定价及管理,应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既能使广大消费者接受,又能使项目本身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六是充分运用各种融资手段,广泛发动社会上各种投资者,包括国内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以及外商参与兴办休闲农业,确保重点项目重点突破�
(三)提高品牌内涵和品位。休闲农业虽然属农业范畴,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因此要十分注重项目的策划和创意,不断提高休闲农业项目的知名度,不断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保护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还应特别强调乡村和资源的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的自然性,人文景观的质朴与原始性。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充分挖掘区域具有吸引力的乡村自然景观、深厚的民俗文化的同时,要考虑到旅游地的环境承载力,防止破坏性的开发,以确保乡村旅游景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扩大媒体宣传,提高知名度和认知度。按照“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要求,抓好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努力创造发展乡村旅游的和谐环境。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休闲农业,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发展休闲农业,创造休闲农业的良好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开发建设。再一方面,旅游、农业等部门帮助经营者,加强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重视休闲农业的形象策划与包装,打造休闲农业品牌,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品牌效应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开创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促进休闲农业的做大、做精、做强,推动休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走产业化道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农业旅游,都不能只是按单一的农业项目进行,而应构建一个涉及餐饮、住宿、交通、商业零售以及通讯、医疗、保险等相关行业,形成一个为社会提供休闲旅游农业产品的产业集群。只有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产业集群,才能使旅游产业扩大,保证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