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时强调,黑龙江应“坚持问题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努力走出一条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子”�12�26日,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投资环境指数报告》显示黑龙江省在全国投资环境排名中列倒数第一。优化龙江发展环境刻不容缓�
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法治建设和诚信建设,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半年来,《意见》所列的8个方�33项具体内容得到了较好落实,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的服务效能、企业负担、市场秩序、依法办事、诚信建设等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政府违约失信、部分行政机关违规审批等破坏发展环境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同时,压力传导不够到位、追责问责力度不够给整治发展环境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黑龙江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转观念、立规矩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当务之急,是龙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为此建议:
一、转变固有观念,强化思想认识�要把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作为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和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引导广大干部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转变以往“发展环境与己无关”和“管制型政府”的观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加大宣传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环境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优化环境就是抓要素集聚,就是抓动力积蓄”的理念,让“人人都是环境,改善环境人人有责”和建设“服务型政府”意识成为全省上下的普遍共识。从根本上提高干部职工落实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改善工作作风�
二、完善相关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将优化发展环境上升到法律高度,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人大修改相关地方性法规,明确前置审批条件,最大程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物的管理和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清理各种特惠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议制定出台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建立中介机构诚信评价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制定中介组织收费目录清单和标准,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环节的技术审查、评估、鉴定、咨询等有偿中介服务事项,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中介机构服务的规范和监管。同时,要强化主体责任,坚持压力传导,为发展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坚强保证。要从“一把手”做起,层层压实责任�
三、强化履职能力建设,搞好各部门协调协作�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开展机关干部理论和业务学习培训,打造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素质佳的干部队伍。此外,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各牵头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职责,组织有关配合部门对牵头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共同推进工作落实;配合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完成好承担的工作任务,切实形成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合力�
四、充分利用“监督”这一有力武器,助力打赢优化发展环境攻坚战�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行政监督、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党派团体监督以及司法、审计机关的职能监督作用。要紧盯重点岗位,加强对权力集中、关键位置人员的监督管理;要紧盯重点部门,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要紧盯重点行业,加强对消防、电力、供水、供气等行业的监督管理;要建立监督约束长效机制,加强对破坏发展环境问题较多的系统和单位的监督管理,“杀回马枪”。纪检部门应该建立信息直通平台。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情况,可以直接上报到同级纪检部门。及时发现,及时反映,使问题在萌芽之中得到处理,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
五、加大审查和问责力度,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纪检、监察部门对发展环境问题信访举报量大的地区和领域,要通过集中检查、专题巡视巡察、专项治理、集中办案等手段,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和地方自查自纠、立行立改,整章建制、堵塞漏洞。以直接为群众和市场主体服务的窗口公职人员和基层执法、司法人员为重点,对于顶风违纪、我行我素、侵害群众和企业利益等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有诉必查,严厉打击,快查快结,查实一起、通报一起,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要严肃追责问责,按照省委“一案双查”“一问三责”要求,加大对破坏发展环境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力度,让破坏发展环境的当事人与其领导和上级部门一起负起应负的责任。同时也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健全允许失败、宽容犯错的容错机制。对诬告他人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惩治,旗帜鲜明地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努力调动干部奋发有为、勤政廉政的积极性,努力打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投资环境,为龙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