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省民革网站
社情民意首页 > 职责任务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关于加快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建�

时间�2017-03-30   来源:省委会调研�

201610月份发布的《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显示,目前我省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公立医院所占比例过大,社会办医不足,不�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要�我省2014年千人口社会办医床位数为0.48张,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学生魏则西之死”事件让莆田系民营医院成为大众舆论口诛笔伐的焦点,一时间,几乎所有的民营医疗机构都受影响成为众矢之的,我省民营医疗体系雪上加霜。进一步推动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民营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环境有待完善�目前,民营医疗机构在信贷、项目申报、土地使用等方面仍然处于劣势。民营医疗机构的土地使用权都是按商业用地价格购买的,成本较高,且其土地、房产不能抵押信贷,融资成本较高�

二、人才资源严重短缺�目前,民营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人才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于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人员在编制、身份、社保等方面的差异,大多数民营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人才“两极化”,知识技能水平较低,人才梯队建设不全,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

三�民营医院鱼龙混杂�尽管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社会医疗机构都进行了一定的有序管理,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管理仍然不够完善。不少民营医疗机构重经济效益,轻医疗质量,重经济创收,轻技术创新,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非法行医、超范围行医、无证上岗的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民营医疗机构在社会上的形象,不利于民营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建议�

一、坚持规划与扶持并重�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推动我省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尤其是在土地、财政、人才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有关部门在修订完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应当为民营医疗机构留出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公办民办互补、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划时,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对于实力较好、运营规范的专科医院尽快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二�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牵头,通过行业协会,为民营医疗机构搭建一个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医务人员在技术培训、业务交流、继续教育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坚持一视同仁的人才培养政策,在课题招标、人才引进、业务培训、科研申报、各类先进评比表彰等方面保障民营医疗机构真正享有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借助公立医院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厚的学术基础与师资力量,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为民营医疗机构培训医护人员,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缓解民营医疗机构人才短缺的问题。完善政府主导的临床医师规培政策,加大投入,保障规培人员基本生活和职业发展。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通过各种形式聘用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建立健全民营医疗机构人才保障机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三、坚持监督与管理并重�一是严把民营医疗机构准入关。合理把握我省民营医疗机构准入门槛,对于特殊领域的医疗服务,应该制定明确的准入要求,以规范医疗服务,保障诊疗水平、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二是创新政府服务和管理方式。加强卫计、人社、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联动管理,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打造统一、多方的监管平台,实现医疗机构监管信息及数据共享。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监管和药品质量监管,指导监督民营医疗机构建立内部价格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医疗行业协会职能。建立健全与监管部门的互动机制,有效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对民营医疗行业的管理和服务,规范经营行为�

四、坚持规范与自律并重�制订政策引导卫生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促进民营医院走大专科、小综合发展道路,使民营医院在医疗价格和服务项目上与公立医院实行“错位竞争”,为社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打造医疗服务品牌。强化业务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规范医疗执业行为�

五、坚持激励与发展并重�要大力宣传鼓励和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和表彰民营医疗机构中的各类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帮助民营医疗机构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营造有利于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对于医患纠纷的报道,要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实事求是、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