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却不是富省、强省,这与我省农牧业产品加工落后有直接关系。以粮食加工为例,据统计,今年我省粮食产量一千二百多亿斤�全省粮油加工业入统企�1890户,年原粮加工能力为1184.8亿斤。截�10月末,全省粮食加工企业累计开工生�1669户,累计消耗原粮仅326.2亿斤�此外,我省的粮食精深加工程度很低,以玉米为例,每年有65%以上只做简单的收购、烘干、贸易外运,在华北以南各地区被加工生产为淀粉、高营养玉米胚芽油、酒精等醇类、醛类产品,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我省禽畜加工和乳制品加工业存在同样的问题,日处理鲜奶2.1万吨,居全国第一,生猪、蛋禽生产也居全国前列,但在全国数万亿的销售市场中,却排名落后。广受全国欢迎的龙江山珍产品在市场上也遭遇同样的尴尬�
面对生产和市场的双重挤压,我省农业要“转方式,调结构”,就必� “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发挥龙江优势,打造产业航母,把“大粮仓”变成“大厨房”。为此建议:
一、上升国家战略,争取政策支持在龙江建设国家级安全绿色食品产业园�
健康中国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发展安全绿色的食品产业应上升为国家战略�1、整合资源,在利用现有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争取国家加大对绿色安全食品产业的政策倾斜,争取国家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2、借助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食品生产企业进驻龙江,形成多个国家级食品产业园区�3、对产业园区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分类,使生产更加集约、高效,使农畜产品在一个园区内就完成从初加工到精深加工的全过程�
二、调整产业结构,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创造经济增长新亮点�
精深加工是粮食产业链条中最高层次、最增值环节。应充分利用我省的粮食加工基础,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1、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以品牌战略推进粮油和乳制品精深加工�积极扶持九三粮油、完达山乳业、飞鹤乳业等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质品牌,鼓励企业采取联合、合作等方式整合同类名牌品牌资源,扶植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形成各类骨干企业群�2、加快科技创新,采用新工艺,引进新技术。建立经常性、长期性和规范性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发主食工业化产品、婴幼儿零食辅食乳制品和营养保健食品等新产品。通过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等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3、强化政策扶持和行政服务,打造发展精深加工的良好氛围。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各级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对粮食科研和高新技术项目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密切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关系,帮助企业研究解决产品、工艺等方面难题�
三、强化产品质量,以安全绿色食品产业打造我省农业发展新引擎�
新修订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针对我省特�,做出了依法禁止种植转基因粮食作物的规定。我省要抓住机遇,打�非转基因食品及其他安全绿色食品战略品牌�1、种植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无化肥有机食品;开发林下经济生产的木耳、蘑菇、山野菜、矿泉水等绿色产品�2、发展绿色畜牧业�加快“粮变肉”“草变乳”过腹增值,推广“奶牛牧�+青贮种植”模式,生产绿色有机的肉制品和绿色奶源乳制品�3�在黑龙江农业种植区、畜牧区和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坚持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可追溯活动,强化农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维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拓展销售渠道,以“互联网+”探索安全绿色食品销售新出路�
借助“互联网+”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拓宽“大厨房”送餐渠道�1、推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实现农畜产品大规模网上销售。可以依托“生态黑龙江”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省直各部门、各市县开辟的网上营销渠道,组织农畜产品经营主体开设网上门店,利用网上营销渠道销售产品,形成农畜产品电商集群�2、建立健全网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夯实网上营销基础。把农畜产品的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关键生产过程的视频资料等内容录入产品追溯信息中,让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看到这些信息,提高生产过程透明度�3、打通制约产品运输的流通瓶颈,加快粮食主产区的物流节点和流出通道建设,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运转效率�
五、加大宣传力度,以“安全”“绿色”品牌占领中高端市场新高地�
以“安全、绿色、健康、时尚”为宣传点,推动龙江安全绿色品牌占领中高端市��1、政府应作为宣传推广龙江产品的旗舰,对龙江健康安全的绿色农畜产品进行战略性宣传推广,以政府的公信力作为龙江绿色产品质量的坚实保障�2、企业对产品的宣传不应仅局限于电视广告这一形式,应该针对中高端消费群体将广告宣传扩展到各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时尚健康杂志等,甚至可以选择在影视作品中进行广告植入�3、在微信、各大网络论坛进行软文推广,让更多消费者对龙江安全绿色农畜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营造“产自龙江即代表品质保障”的氛围,让更多产自龙江的安全绿色食品“质优价更优”“产的好,卖得更好”,使黑龙江由远近闻名的“大粮仓”变为念念不忘的“生态大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