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省民革网站
社情民意首页 > 职责任务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关于推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建�

时间�2016-09-08   来源:民革佳木斯市委员会

许志�(前进区委信息�)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农村青年纷纷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现外出务工青年所从事的工作涉及保安、建筑、家政、零售等诸多领域。其就业模式主要表现为工期短、季节性强等特点。自主创业农村青年多从事种养殖、个体工商户以及餐饮类项目。其创业模式主要表现为传统性强、技能水平较低等特点。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落后面貌,提高生活水平已然成为新时期广大农村青年的迫切需求。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问题令人担忧�

因此,特建议�

一、强化宣传引导,转变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观念�

教育引导农村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一是从帮助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入手,采取优秀农村青年事迹报告会、就业创业见习等形式,引导农村青年摒弃等靠要思想,着眼长远,不断发展�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展青年创业奖评选等活动,选树一大批农村青年身边的创业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全面推介“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的优越性,并做好理论指导,将就业创业的触角延伸到村社,让每个农村青年都可以通过开网店、做微商的形式实现就业创业�

二、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水平�

加强技能培训是解决当前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难题的最有效手段。一是要努力扩大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并改变以往各部门固化的培训模式,将传统的业务式培训转变为“订单式”培训和“点单式”培训,全面提高培训的普惠性和实用性。二是要多方整合社会资源,有效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各类涉农协会等部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农民”的培训,推进我市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三是积极邀请社会各类专业人员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结对帮扶活动,为农村青年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普及各类农业科技知识,利用农闲时间,深入农户或集中到乡镇,针对农村青年的实际需求开展技能培训�

三、强化资金支持,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融资难题�

建立农村青年创业专属的融资平台和担保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通,对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特别是在小额贷款方面,实行优先办理、优惠利率、优化服务。一是建议由市政府牵头设立“农村青年创业基金”,先期可由政府垫付一部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参与,待基金底盘达到一定规模且运转正常后,归还政府资金,由出资的社会各方共同管理,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为农村青年创业和二次创业提供启动资金和发展资金。二是建议各放贷金融机构在受理农村创业青年贷款时从简申办手续、优惠贷款利率、扩大授信额度、加强服务引导,有效降低创业成本,提供跟踪服务。三是在创业项目发展前景好、风险相对可控的情况下,鼓励创业青年实行“众筹式”融资办法,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和企业的风险投资,“变单创为众投”,更好的解决创业资金难题�

四、强化服务机制,优化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一是建议由人社局牵头,农业局、畜牧局等涉农部门和金融机构配合,成立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为更好地服务农村青年创业工作提供系统的、一条龙式的政策服务。二是由发改、人社、工商等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共同组建农村青年创业专家服务团,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项目论证、业务咨诀政策知晓、信贷支持、决策参考等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减少创业损失,铺设农村青年创业的绿色通道。三是利用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推动建立�1�1群”农村青年创业模式。即“帮一个人创业,带一群人就业”。通过落实政策、资金等各项帮扶措施,孵化一批创业型“小老板”,吸纳安置农村青年就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该信息在黑龙江统一战线网站上得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