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省民革网站
社情民意首页 > 职责任务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建言选登】关于持续推进“信用村”建� 助力强村富民的建�

时间�2020-11-11   来源:省委会调研�

民革省直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支部党员赵景林、谭立顺�“信用村”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一、关于农�“信用村”建设调�

“信用村”的好处就是,讲信用的农户无需抵押、无需担保,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信用贷款�

2020�9月,通过对邮储银行海伦市支行“信用村”建设的调研了解到,今年春耕时期,邮储银行海伦支行在伦河镇沿伦村,共投�25笔信用贷款,总金额达231万元。农户取得贷款后,立即将其用于亟需资金的农业生产中,及时补足了农户生产经营的资金缺口,保证了农业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信用村创建与评定工作,启动�2012年,截至目前,累计放款规模已超过50亿元,为农户节省利息支出1.6亿元,真正做到了服务农业生产,解贫困户燃眉之急�

截至2020�9月末,海伦市支行已完�197个信用村。其中,�148个是疫情爆发后的2020年建成的�共评定信用村内信用户4089户,合作社客�36户。海伦县既是贫困县,又是绥化市的三个县级市之一,为黑土地保护试点区,“信用村”建设的成功无疑将对试点区建设起到助推作用� 

据统计,目前我国�4.2万个乡镇�41万个村庄�7.6亿农村人口,蕴含的金融需求以百万亿元计,但仍普遍存在金融机构的业务空白和服务盲点,急需改革业务模式、完善服务机制。除传统贷款需求外,欠发达地区对支付结算、财富管理、保险等其他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十分迫切。在中国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征信系统,将极大地提升金融机构对于农户人群的覆盖和支持能力�

实际信贷工作中,部分金融机构不愿意服务农村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农民征信不足、互联网大数据缺失,金融机构难以给农民建立精准的金融诚信档案。第二,农村缺乏可供抵押的担保物,农民的房屋不属于商品房,抵押变现流通受到限制,农民用于耕种和收割的农机具也不适合作为抵押物变现。第三,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银行针对“老赖”限制高消费、限制飞机高铁出行的手段并不适用于农民,缺乏对诚信不良者的有效惩罚手段和惩方式。正是这些客观问题,让不少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望而却步�

二、推�“信用村”建设建�

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在贫困县黑龙江省海伦市的“信用村”建设,既方便农户科学运用国家金融扶贫、金融惠农的政策,又成功规避和降低了金融贷款风险,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值得在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范围内加以推广�

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持续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信用村”建设是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提升农户信用意识的一项复杂工程,仅仅靠金融机构自行开展很难取得如期效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农村信用建设力度、完善征信体系建设,营造政策支持环境,推动县域金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政府要积极扶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征信业务,包括征信数据平台建设、加强农村金融机构配套软件系统开发等工作,在征信领域加强联系和信息共享,从而形成来源渠道广泛、信息真实全靀“三农”人群覆盖充分、信息分类可查询的信用信息系统�

(二)加快农户信用信息档案采集工作,逐步拓展征信信息范围支持,强化金融机构信贷队伍建设。通过“信用村”建设实践,建立一支具有德才兼备、爱岗敬业、熟悉农村市场、熟悉农村产业知识、经济金融知识、农村管理知识、农村科技知识等综合素质的现代信贷队伍,为创建“信用户”、“信用村”的评级授信和贷款营销提供有力支撑�

(三)进一步拓展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覆盖面,将涉农信用信息全部纳入征信系统。征信主体应该覆盖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及其他公用事业有关部门掌握的信息逐步纳入征信系统�

(四)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把征信体系与信用奖惩制度挂钩。地方政府应该制定适合农村金融市场特殊性的地方性征信管理办法,在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资质认定、市场准入等方面,与征信体系相挂钩。加大以“信用户”、“信用村”等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环境创建活动。使信用优良的农户切实得到优惠和便利,使失信者处处受到制约乃至惩戒。加强对守信典范与失信典型的宣传或公示,引导农村经济主体增强信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用行为规范,可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为实现“乡风文明”助力�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服务标准。广泛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各类信用活动,提高农村诚信意识,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在村委会办公楼开辟固定宣传专栏,主办的金融机构应定期不定期更新金融知识,持续开展贷款政策、惠农政策、征信奖惩、支付结算、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宣传,特别是利用融媒体推广不同典型,丰富典型内涵,扩大创建影响力,以提升农户信用意识�

 

 备注�

该建议已由民革省委报送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和民革党员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可以与民革省委调研部联系,我们将选取精品信息报送民革中央和全国政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参政党力量!

联系人:

侯敏� 15846582970�

玄立� 13945060263

社情民意信息专报邮箱�

[email protected](请标明执笔人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