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庆(民革党员、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这一战略要求,需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统筹调整理顺国家口岸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国家口岸对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支撑功能�
建议国家总结和提升先进地区已开展的口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经验,对现行口岸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理顺各方面关系,加快形成“大开发、大安全、大通关、大协同”口岸格局,为实现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一、调整理顺口岸管理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作为口岸建设与管理的主管部门—�口岸办很难履行口岸建设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国家口岸办是设在海关总署的内设机构,虽然具有综合协调职能,但对海关总署、边检和海事等相关部门,都是“以下统上”,底气不足。尽�2015年以后建立了国务院口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但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各省区口岸办设在多个部门,不仅级别乱,也与国家不对口,管理效能差,影响综合协调的效能。应将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设为国务院办公厅下设机构,将各地口岸办设为政府办公厅下设机构,实行上下对口管理,与相关部门具有大体对等的行政层级�
二、强化各部门的沟通协作。随着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关检融合逐步推进,国家口岸的建设发展重点已从单纯的关检查验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口岸功能互补联动、关检融合、查验设施集约共享以及监管制度创新。立足发展现状、推动口岸空间布局优化、促进口岸设施建设与功能完善、强化跨部门跨区域的内陆和沿海通关协作、提升查验通关效率、推动外向型生产要素实现自由、高效流动,则成为新时代口岸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鉴于口岸建设与发展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多环节、多功能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众多,横向纵向联系广泛,应明确口岸办综合协调职能,以口岸查验单位为主,覆盖发改、商务、工信、交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增强其综合协调的效能,以充分发挥口岸对外向型产业的集聚优势和基础平台作用,构建与区域经济、产业体系和居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口岸产业体系,引领开放型经济发展�